力捷迅8月月度人物 | 创新引领未来 共筑梦想桥梁
时间:
2024-09-24
每一位平凡的我们,都能书写不凡的篇章
「8月创新榜&月度明星」
持续探索,无限可能
月度创新
01
工程设备部-袁杰辉、袁林彬
座右铭: 血肉之躯,怎能与钢铁匹敌。(袁杰辉)
埋头苦干,才能进步;滥竽充数,只能一时。(袁林彬)
创新名称:进出料系统层流风机控制改造
创新事迹:车间进出料系统层流风机属于进口风机,因此在市面上较难购买,若从设备厂家购买则需1个月左右调度时间。但是该风机控制方式属于特殊专属通讯控制,有内部编写程序,普通层流风机大小无法匹配安装,如果损坏灌装至进出料阶段工序将无法正常使用,直接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。于是袁杰辉与袁林彬针对这种特殊的流风机控制系统进行改造,(1)首先研究了普通层流风机与进出料系统的配置规则,加工制作与进出料系统匹配的普通层流风机转换固定支架。(2)更改层流风机控制方式,使用普通层流风机也可以运行。(3)修改层流风机报警规则,维持进出料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。
经过上述改造,(1)实现普通层流风机与进出料系统的无缝对接,确保安装过程既快捷又稳固。(2)制作快速转换端子模块,集成临时屏蔽功能,使得在接入普通风机时,能够即插即用,无需繁琐的通讯配置,直接通过硬线连接实现快速启动。(3)将风机转换报警信号转换至运行信号,确保进出料系统接收到的是持续有效的运行指令,从而维持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。(4)一旦进出料层流风机发生故障,现场即可迅速部署经过改造的普通风机作为替代,无缝衔接生产流程,极大降低因风机故障造成的生产停滞风险。
02
生产部-郭迎茜、林小芳
座右铭: 办法总比困难多。(郭迎茜)
优化工艺不止步,提升效能创一流。(林小芳)
创新名称:运用电子化记录方式,提升数据精准性
创新事迹:过去,车间的管理人员对部分生产记录的审核主要依赖人工方式,统一对纸质版的批记录进行逐一审查。但是在审核新产品记录时,人工检查极易出现差错,且容易遗漏审核关键点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。
这种审查方式,对郭迎茜、林小芳的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,因此,他们俩一同研究出一套电子化记录方式:(1)模板设计优化。根据不同的生产流程和产品类型,设计了个性化的电子化批记录模板。这些模板清晰明了,易于填写和理解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(2)数据自动生成。通过excel的公式计算,除了部分需要手动输入的数据外,其余数据为公式计算得出,降低人工计算差错的可能性。(3)及时发现生产异常。能对每批记录的数据进行汇总查看,能及时发现生产异常,快速进行调查。
批记录电子化模板的成功建立,使得记录审核变得更为系统全面。(1)在审核过程中,能够对生产过程的数据进行直观查验。如此一来,有效解决了因人员差错而引发的数据误填、错填等问题。(2)研发新产品时,生产数据至关重要,记录需要经过各级领导的层层严格把关,以往审核周期通常为15-20 天。然而,通过借助电子化记录,审核时间能够有效缩短至4-5天,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,还切实有效地保证了审核质量,为新产品的快速推出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。
03
质量中心-魏陈平、金建辉 行政事业部-袁坚威
座右铭: 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(魏陈平)
诚信做人,认真做事。(金建辉)
勤学苦练,自然天成。(袁坚威)
创新名称:理光打印机原装粉棒的拆卸加粉
创新事迹:以往质量中心的内部打印机使用的碳粉棒存在着明显的弊端,一旦碳粉耗尽,这些碳粉棒即被废弃处理,废弃的空壳体积大,仅能作为塑料回收利用,十分浪费。质量中心的魏陈平与金建辉在发现这一现象后,与负责平时网络设备的袁坚威进行讨论,想着是否能改善碳粉棒使用方式,以减少资源浪费。最终决定拆卸废弃的碳粉棒,加入瓶装碳粉试用,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,确认灌装碳粉后的粉棒可以在打印机中正常运行使用。
碳粉棒加粉方式改善后显著提升成本效益:原本一根标准碳粉棒能够储存120g粉墨,市场价格约160元。相比之下,40g彩色粉墨瓶装售价10-15元。通过改善与自主加粉,将单根碳粉棒的成本控制在30-45元之间,缩减了该型号粉墨的消耗开支。
质量中心与行政事业部的跨部门有效沟通,通过协同合作,集合多方智慧,使得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合理优化,值得大家学习借鉴!
月度明星
01
人力资源部-张姿怡
座右铭: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
明星事迹:人力资源部的张姿怡自入司以来,以脚踏实地、积极主动的态度完成各项任务。于8月份部门内部实施职责互换轮岗中,取得了不错的工作成果,具体表现如下:
1、人资材料更新:全面整理了招聘资料包,确保了招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,为招聘团队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支持。同时更新了入职附件包,使得新员工在入职过程中能够迅速获得所需的所有信息,提高了入职效率。
2、入职培训体系优化:通过对现有入职培训流程的细致梳理,撰写了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相关制度,旨在规范新员工入职管理流程,提升管理效率,并增强新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团队凝聚力。
3、工作规范改进:在接手新职责后,投入更多的时间学习让自己快速适应新角色,当发现一些操作规范滞后,向团队提出改进想法,在充分交流可行性后,并着手改进更新,使得部门工作流程动态更新,提升了工作成效。
张姿怡的优异表现,让我们看到了新生力量的带来新鲜视角和想法,他们不拘泥于传统框架,敢于挑战现状的态度应该被更多人看到。
02
市场部-李雨卫
座右铭:stay hungry,stay foolish!
明星事迹:产品学术是市场工作的根基,一个好的产品(药品)需要准确的定位。这也是市场部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,去年作为管培生刚加入市场部的李雨卫,入职以来就以脚踏实地、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以及出色的工作成绩被大家所知。8月份,让我们来看李雨卫的精彩表现吧!
(1)每周计划性执行南区重点省份(闽桂浙赣、云贵川渝)合作伙伴的产品知识培训会议(4场/周),将产品的各方面(药理、适应症、有效性、安全性、经济性、政策、市场潜力等)向各位合作伙伴做出准确的传递,既需要学术上的专业性,又需要兼顾讲解得通俗易懂。
(2)7月中至8月以来,为做好新产品(伏硫西汀、吡拉西坦)上市前的准备工作,加班加点检索、收集、阅读中外文献、指南、专家共识百余篇,完成制作伏硫西汀医学端PPT、伏硫西汀宣传双折页和易拉宝、吡拉西坦单页和易拉宝,产品目录页等,反复的确认、修改,最终定稿印刷,在医院事业部年中会上得到呈现与使用;
(3)8月来,为支持市场合作伙伴、临床老师学术需求,出差杭州、温州、漳州、龙岩、厦门、泉州、莆田等地,将公司的重磅产品、即将上市产品、特色产品作了较好的宣导,同时梳理市场数据、解决市场现存学术方面的问题,获得大家的认可;同时也拜访了较多的临床老师,交流了产品的临床应用等信息;学术跟进的910医院、900医院等实现销量月均同比40%~70%以上的增长;
(4)日常学术会议的开展、评估,部门间工作的沟通与配合,各类会议的核销,协助开展医院事业部年中会、福建合作伙伴年中会、胞磷学术PK赛等。
03
研发中心-袁菁菁
座右铭:人生是旷野,不是轨道
明星事迹:
袁菁菁作为研发人员之一,以无畏的好奇心穿梭于化学实验的奇妙世界,每一滴辛勤耕耘的汗水,都在为未来的成功浇灌希望。关于她8月份的出色成绩如下:
(1)主要负责部分原料粒度分析方法验证方案的起草,主导完成了相关验证工作,及时整理记录并完成验证报告的签批。时间紧任务重,为了确保项目可以顺利开展,积极协助QC进行相关原辅料检验工作,对于检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及时与厂家联系寻求帮助,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,目前物料已完成全部检测,工艺验证可以如期开展;
(2)积极进行原料分析方法转移工作,在技术中心实验室进行转移预实验,累积经验,解决正式转移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,使得分析方法转移保质保量完成;共完成了验证生产技术转移方案及中试报告等6份相关文件的审核工作,按计划顺利推动了本项目转移的进程。
(3)提前梳理工艺验证期间,需要用到的分析器具,主动承担起了玻璃仪器标定的工作,完成了一批约200支不同规格的单标线容量瓶、刻度吸量管及酸碱式滴定管的校验及相关校验记录的书写,确保即将开展的工艺验证能够顺利进行。
(4)独立完成了长达9个月的稳定性考察样品检测以及5种相关对照品的复标工作,并及时整理汇总相关记录及数据。
(5)在面对巨大的样品量时,积极主动配合完成了样品的配制,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样品的检测工作。主导负责了另一项目的稳定性考察长期12月样品取样并跟踪检测,及时完成记录复核及相关检测数据汇总。
在日复一日的实验与探索中,袁菁菁挑战未知,突破极限,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实际结果,向所有研发领域的探索者、创新者致以最深的敬意。
相关新闻